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体坛快讯

当前位置: 体坛快讯 > 篮球资讯 > 文章页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时间:2024-09-11 20:41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7 次
青少年体育工作报告 郭建军 (2013年4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由我来做工作报告。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于2010年5月正式成立了青少年体育司。三年来,在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项目管理中心、各省市的关心、支持、配合下,我们秉承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理

青少年体育工作报告

郭建军

20134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由我来做工作报告。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于20105月正式成立了青少年体育司。三年来,在总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项目管理中心、各省市的关心、支持、配合下,我们秉承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理念,以脚踏实地、低调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努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新发展。三年来,我们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贯彻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主线的总体工作思路,努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新突破。三年来,我们面向基层,深入研究,探寻规律,寻找差距,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一、三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大力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行政法规制度建设是事关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客观要求。青少司是新机构,我们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我们研究分析了过去分别由群体司和竞体司分管的两块青少年体育业务,结合中编办批准成立新机构的精神和总局党组的要求,经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青少年体育司的工作职能。青少司成立之初,正值总局制定《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之际,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时机,首先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我们用半年时间,实地调研了50多所体校和中小学,召开50多场座谈会,发放问卷2000多份,为摸清现状、总结经验,制定对策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于2011年与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了《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和《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3个文件,这3个文件针对近些年体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出细化了国办2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体育、教育部门的责任与义务、体校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办学标准、训练时间、伙食装备费用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是新时期各级体校规范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文件。2012年,总局联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编办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国办23号文件的政策,增强了文件落实的操作性。结合两年来全国青少年比赛赛前文化测试的实际,前不久制定了《全国青少年体育比赛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工作管理办法》。为加强各奥运项目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在征求各项目中心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模版》,并启动了各项目规划的研制工作,计划今年底完成。结合伦敦奥运周期国家高水平基地认定工作,制定了新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和《认定细则》。在总结三年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为深入推动校园足球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和《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检查办法》两个文件经过反复研究修改,目前正在征求教育部门的意见,预计不久将印发。此外,上半年我们还计划联合教育部、共青团、财政部、发改委、卫生部、全国妇联、全国科协等部门,启动《青少年体育振兴计划》的研制工作,打算用23年时间完成此项工作。

(二)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大力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以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为龙头,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并不断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投入。

一是创办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体育节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三个部委联合主办,已分别在山东青岛和内蒙古赤峰举办两届,为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二是举办“阳光体育”系列比赛和活动。除每年资助教育部400万元用于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外,还联合教育部每年举办“阳光体育”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展示大会,并将该系列赛事纳入“阳光体育”系列比赛和活动中。三年来近2500名青少年参加。此外,我们每年资助各项目管理中心开展青少年夏(冬)令营、上冰雪等体育活动,每年有318万余人次参加。三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健身的科学指导,自2009年起,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校园行”系列活动。每年在全国10个以上省份开展,有100多所中小学近100万人次青少年学生参加。四是深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总局与教育部自2009年启动该项活动至今,总局每年投入彩票公益金4000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全国校园足球活动城市布局已经覆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布局城市达到117个,试点县3个,目前有10个省开展了省级校园足球活动,省级布局城市达到68个。各布局城市都成立了相应的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并结合各地实际,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校园足球活动组织、竞赛、培训、保障、评估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同时竞赛活动广泛开展,截止到201211月,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小学已经发展到3082所,39个城市406所高中参加城市内高中校际联赛;有9个城市99所大学参加校际联赛。

2、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

青少年体育组织是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校等,数量逐年增加,并不断向学校、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拓展。三年来命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0所,累计资助800万元资金;命名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97所,累计资助1.2亿元资金。同时,全国10个省市创建了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1个省市创建了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3、拓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设施

一是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2006年由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启动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省市积极推进,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社会效益。20109月,在安徽马鞍山市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会议,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目前,北京、上海、安徽、陕西等省市政府在该项工作成效显著。二是开展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命名与资助。三年共资助1770万元命名了49个营地。截至目前,累计投入5000万元,共命名国家级青少年户外营地121个。三是在学习借鉴福建、四川等省创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的经验基础上,去年开始启动了国家级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的创建试点工作,在5个省市确定了6个试点单位。四是,联合体育基金会实施青少年体育助训计划,三年累计投入1180万元,资助118所县级体校购置训练器材。

(三)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1、紧紧抓住贯彻落实国办23号文件的契机,促进各级体校转变发展方式

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青少年体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近些年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刘延东同志多次批示要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在2012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刘延东同志讲话中突出强调了青少年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去年国务院召开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同志强调“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直接关系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刘鹏局长高度关注各级体校的发展和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2009年刘鹏局长带队赴安徽、江苏等地调研,直接促成了国办23号文件的出台。在近两年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刘鹏局长两次将后备人才培养、落实文化教育各项政策放在破解体育事业发展难题的重要位置加以强调,要求把落实好文化教育的文件当成重中之重的任务,务必抓紧抓实,促进体校建设由差变好。围绕贯彻落实23号文件,三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配套措施。先后制定了5个前文所述的国家层面的文件,作为落实23号文件的配套措施。同时督导各省市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利用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的机会,明确规定凡没有制定实施细则的省市不得申报基地。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出台了相关文件,一些省市在23号文件的基础上,结合省情,在政策上有很大的突破。二是实施全国青少年比赛赛前运动员文化课测试。从2011年开始,我们进行部分项目全国比赛赛前文化测试试点,去年扩大到12个项目,并在部分项目上实行测试成绩和参赛资格挂钩办法。两年文化测试的实施,极大的触动了各级体校的管理者和教练员,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目前已有15个省市也开展了赛前测试。三是大力进行思想发动工作,促使传统观念的转变。文件的贯彻落实,虽然客观上存在许多困难,但最难的还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我们利用每年的处长、校长、教练员培训班,大力宣讲落实文件的重要性,摆事实、讲道理、树典型、促转变。在去年总局各项目管理中心参加的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会议上,大家对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达到了空前的共识。

2、开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

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我们开展了新周期的基地认定工作,本次认定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幅调整了基地认定办法。为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23号文件的力度,在办法中规定凡没有制定转发23号文件实施细则的省份其所属体校、未落实“两纳入”的体校实行一票否决,并增加了文化教育的分值比重。二是优化了专家队伍,加大了培训力度。经各省市体育局推荐,成立了由96人组成的“基地”认定检查工作委员会,并举办两期培训班。三是严格要求各省复评,做到统评检查学校全覆盖。加大统评检查力度,组成12个小组利用将近50天的时间进行了3个阶段的检查,共检查了全国266所体校,占申报学校的73%。本周期共有28个省市的362所体校申报了基地,经审核,共有335所体校符合“基地”认定条件,27所体校不符合“基地”认定条件,不予认定。

3、进行奥运会项目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的修订工作

教学训练大纲是规范和指导基层训练单位进行科学训练的基础,原“大纲”存在内容粗糙,脱离基层实际的问题,未能在训练中广泛应用。特别是两个体校管理办法下发后,对训练时限有了明确的要求,而原“大纲”中对每天的训练时间并没有此要求。为此,我们于2011年起,组织专家开展排球等12个项目的教学训练大纲修订工作,目前已完成并出版了排球、篮球、羽毛球、网球、田径5个项目,今年我们计划再继续修订5个项目。

4、创建奥运项目青少年训练营活动

奥运训练营是我们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采取对单项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青少年集训的形式,是一个集教学、训练、比赛、互动交流、身体素质测试、教练员交流培训、文化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平台。自2011年起,我们每年资助项目中心开展青少年训练营活动,资助资金逐年提高,两年累计资助2480万元,已覆盖21个奥运会项目。

(四)强化培训,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注重技能、突出实效”的指导思想,强化培训工作。三年来,我们举办了总局项目中心和省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长、干部培训班。举办青少年俱乐部管理人员、体育传统校校长、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管理人员、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人员培训班,累计培训2000余人。举办了全国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培训班,共计培训4570人余人,其中培训教练员3526人,占全国教练员总数的25.8%2012年圆满完成了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五年规划既定目标,5年来,累计培训3万余人,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人数的43%

(五)开展青少年体育宣传,营造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了更好地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宣传工作。一是通过《中国体育报》《青少年体育》杂志和总局官方网站等平台广泛宣传青少年体育政策法规、活动开展、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建设、国际交流等情况,并进行一些有深度的专题报道。二是对大型青少年体育活动如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中俄青少年运动会、阳光体育节等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三是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开展“走基层—青少年体育宣传采访活动”,组织多家中央媒体深入、细致地了解并报道基层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状况,宣传典型,树立榜样,同样也探寻问题,引起关注,寻找破解之策。

二、对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一)抓好青少年体育工作,无论是以素质教育、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学校体育,还是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核心的专业体育,体教结合是正确选择,是必由之路。要改变教育“重智轻体”和体育“重训轻文”的状态,体教两家必须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近几年,我们和教育部密切协作,相互支持,从政策法规制定,到组织建设、活动开展进行深度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各省市也创造性的积极推进和深化体教结合。广东省结合全省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大刀阔斧的改革省运会赛制;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教育、体育两家责任和义务的“双八条”文件;江苏省提出体育、教育全方位融合的思想,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学校体育和后备人才培养的政策,促进了青少年体育的全面发展;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深化体教结合的意见,体教两家政策保障的力度也是空前的。这些实践证明,体教两家结合好的地方,青少年体育就会蓬勃发展,反之则会步履维艰。

(二)促进体教结合,体育部门必须要转变观念,放下架子,积极主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培养全面发展并具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青少年优秀苗子是今后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方向,特别是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享受均等的文化教育是他们的合法权益,维护好这一权益,是体教两家的共同责任,这就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这方面也确实存在着大家所说的体育热、教育冷,体育求着教育的状况。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体育部门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应只是嘴上说说,做点表面文章,玩假招子,不舍得投入,不触动利益。第二就是要获得上级主管领导的支持,这里的关键环节是体育部门要向领导提出具体办法,有真招实策,而不是空泛概念。第三要反复做教育部门的沟通、解释工作,赢得他们的支持。在这方面要有刘延东同志讲的“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的精神。同样一个文件,为什么有的地方落实的好,有的地方落实的不好,主要是存在上面三条的差距。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资源、人才、技术优势,主动支持教育部门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近年来一些省市开展的培训学校体育教师,配备体育器材,派教练员指导学校训练,配合教育部门进行学生体质监测,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项目联赛等,搭建了很好的体教结合平台,赢得了教育部门的肯定与支持。

(三)青少年体育覆盖面广,发展不平衡,涉及部门多,困难也多,必须要有系统的观念,要在创造工作机制上下工夫,找到结合点,建立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近年来,围绕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问题引发社会热议。应当看到这一问题的出现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与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与价值观、人才观、大的社会政策都有关系。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靠部门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必须要达成社会共识,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部门行政政策资源,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合力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我们提出由体育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制定《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这将是建立部门联动的良好平台。此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机制,一些省市每年定期召开的体教联席会议效果很好,一些省的分管领导出席,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开展青少年体育,要有系统观念,应该主动将青少年体育纳入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系统当中,将各级体校的文化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从而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和政策保障。

(四)要适应新形势,拓宽新视野,既突出政府主导的核心作用,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育是项公益性事业,必须坚持和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社会管理方式的不断丰富和创新也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带来了机遇。现阶段,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构建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充满活力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政府必须有政策保障和经费投入。同时,也需要我们切实转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积极性,动员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激发社会活力。我们要培育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坚持政社分开,管办分离,通过政府委托、公助民办、购买服务等方式,将一些业务交给社会组织去办,我们主要集中精力做一些宏观管理与系统规划方面的大事,做好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这样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同时要制定和完善对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法规政策,确保其健康有序发展。

三、2013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的工作要点我们已在《体育总局青少司2013年工作要点》的文件中详细表述了,总体工作思路是:以法规制度建设为核心,以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改革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握宏观大局,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在加强部门协同、深化体教结合,强化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等四个重要领域取得新进展。这里我重点讲几项工作:

(一)以贯彻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为重点,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继续全力推进《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一是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强化各项政策的落实。总结经验,树立正、反典型。二是联合教育等有关部门,进行各级体校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重点督查“两纳入”的落实。三是继续实施青少年运动员全国比赛赛前文化测试,扩大测试范围,制定管理办法,提高测试效益。

2、深化训练体制改革,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和深化体教结合。建立健全青少年训练、文化教育的规范体系,以新奥运周期基地认定工作为抓手,全面促进体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普通学校作用,恢复和扩大基层青少年训练网点。制定引导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训练。形成多元化的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模式。三是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以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业余训练教练员培养实施为龙头,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基层教练员的培训。加快《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的修订工作,对已完成的要抓紧进行培训和推行,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切实保证“大纲”在基层训练单位的实施。

3、制定下一奥运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本周期基地认定工作已经结束。在综合梳理、汇总上周期基地认定工作问题的基础上,实施分级管理、分类认定,充分调动各省区市、总局各项目中心积极性,制定下发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4、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和青少年竞赛管理研究。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注册网络建设、管理、运行方案,并进行部分试点。二是进行青少年竞赛研究,与教育部门商讨整合体育、教育主办的青少年比赛方案,并提出完善相关政策、指导赛事整合的方案。

5、加强“三大球”、田径、游泳、水上基础大项和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制定“三大球”、田径、游泳、水上基础大项的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争取相关的政策倾斜和加大经费投入。在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冬季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总体方案。

(二)联合教育部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1、开展以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为龙头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

2、积极推进校园足球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全国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的职责与分工,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研究制定《全国校园足球十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三是启动全国校园足球高中、大学联赛,完成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一体化进程。

3、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创建和管理工作。二是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实施办法》,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探索评估的工作方式。三是牵头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伤害责任险”险种设定的研究工作,制订试点方案,并先行试点。四是继续进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试点工作,并开展全国“青少年体育示范城区”的试点。

4、与教育部门配合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今年计划联合举办田径、游泳、篮球、排球、武术项目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带动各省市积极开展本区域内的体育传统学校比赛,进而推动青少年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5、实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新三年计划。联合教育部门研制新周期传统校师资培训大纲和教材,继续做好新周期的体育教师培训工作。

(三)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

结合国家对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研究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建设、发展创造更有利环境。一是完成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换届工作,加强联合会内部组织建设,使其能够承接具体业务工作。二是完成体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换届工作。依托相关院校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三是加紧推进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的创建工作,抓紧立项、完备社团手续,纳入审核程序,争取年内成立。四是加强与体科所青少年体育研究发展中心以及相关体育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青少年体育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

新时期青少年体育工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研究,要着眼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的研究。因此要加强青少年体育理论制度研究,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研究,青少年体育工作评估体系研究,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研究。

同志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作用更加突出,工作任务也会更加繁重,希望同志们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发扬奉献精神,为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以上报告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打印】    【关闭】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20 00:09 最后登录:2024-09-20 00: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