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体坛快讯

当前位置: 体坛快讯 > 体育赛事 > 文章页

天天有体育 人人可运动

时间:2024-10-17 21:19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 次
202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通知》,要求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办、民办学校,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必须每天

2024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通知》,要求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公办、民办学校,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必须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上、下午各开设一次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2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自秋季学期开学后,阜阳市颍州区小学生、初中生迎来了“体育课天天见”的新局面,从学生到教师,“人人皆运动”渐成学校体育新特色,各学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以运动场地挖潜扩容、师资灵活调配、“训+练”多维课堂等创新,撬动着体育学科教与学的大变化。

场地精细划分

阜阳市清河小学占地面积不足3.4万平方米,只有2个篮球场以及4条直道70米跑道。

为破解运动场地不足、区域场地小的难题,这所地处中心城区的学校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巧妙利用每一块资源,将走廊、教学楼的“边角料”打造成“微操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巧妙设计,把走廊、连廊、校园文化区域转变为创意运动空间,让学生们的运动空间不再局限于原本狭小的操场上,同一时间能组织6个班级上体育课,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最大价值化。

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更好地满负荷使用校内体育场地,对校内已有体育场地和空间重新使用编排:中心场地规划为篮球和体能训练相结合,田径、跳绳安排在跑道区,校园中心空地开展轮滑、溜溜球训练......教研组精细规划教学时间,在每周教研活动时提前统筹下一周场地,交错布置课程内容,既实现了错峰上课、也有效保障了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每天校内锻炼时长,让学生们在运动中体验快乐、提升体能、拓展技能。

该校校长袁雷告诉记者,为落实“新政”,学校在课程实施上下足功夫,在不影响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涵盖了晨练、大课间、体育课、社团活动系统规划的“全课程”确保各年级各班每天有一节体育课,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全天候”体育社团活动确保晴天、雨天均能开展充实和丰富的体育活动。2023年,清河小学体育教研组被评为颍州区优秀教研组。

课程精心设计

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本部有61个教学班,只有11名体育教师,按照每名体育教师一周16节至17节的课时安排,怎么排课体育教师都不够。

体育课时量增加,体育教师不够怎么办?面对骤然的变化,学校没有坐等靠,而是积极从内部挖潜,以“专职引领+全科培训”的方式,积极盘活现有教师资源,打造专、兼职“体育授课教师”队伍,将这个“刚性任务”平稳落地。

做操、跳绳、玩呼啦圈......每周一下午放学时间,清河路第一小学本部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常。音乐教师孙伟带领学生伴随着节奏优美的音乐声练习着韵律操,从她的动作示范、吹哨时机和常规训练内容来看,一点也看不出她是兼职教师,表现得特别敬业、负责。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支持每天一节体育课。”作为兼职体育教师,孙伟在上岗前经过了一系列专业培训:从准备部分的热身、到基本部分的教学活动安排、再到结束部分的拉伸放松等方面都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尤其重点学习上课过程中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常见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清河路第一小学的体育课上,记者看到了很多精彩的创新体育课:语文教师薛璇、王艳让学生们围坐一圈大声诵读经典诗词,再自由组合以诗词内容为依据即兴编排课本剧;数学教师周雯雅、张慧丽带领学生在运动中实地测量一下操场实际长度、实地教授学生们周长的概念或者面积计算方法,跑步的速度、小组的平均速度等,将体育锻炼拓展到本学期任选的数学课题,让数学知识可视化、可感化,学生们通过实践增强对数学概念的认知......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与单纯的课堂授课相比让学习变得更高效,不仅改变了原来的校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将体育课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心理等学科相融合,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融合与重构,也将以前校本课程中的经典诵读等内容重新整合为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构建出学校独具特色的体育学科融合式课程。

“兼职体育教师主要教一些简单的队列和游戏,学生技能方面的训练则由专职体育教师负责。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指导,这些‘跨界’的兼职教师们已经成长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新兴力量。”清河路第一小学校长许娟介绍说。

训练精准开展

除了保证体育课的“量”,体育课的“质”也是关键。

双人对抗、持球突破、侧身擒尾、守垒大战......走进阜阳市东清小学的训练场,学生们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一节酣畅淋漓的特色体育课——玩转手球正在进行中。

零基础的小学生何以习得手球运动的精髓,阜阳市东清小学手球教练李明贺向记者分享了工作经验:以“普及+拓展+专业”的三级课程实现全覆盖教学。

学生从一、二年级每节体育课练习手球游戏,三年级以上每周体育课组织一次手球教学。这种普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主要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落实,旨在让学生们了解手球技术和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手球运动习惯;拓展课程主要面向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展,除组建手球社团外,三到六年级都有自己的手球队,校队每晚进行对抗训练,带领这部分学生更深入学习和实践手球运动知识;专业课程则是针对具有较高运动天赋和潜力的学生开展,学校不定期举办分组对抗赛、趣味模拟赛等,学生在这里得到专业的指导和训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学校体育教研组还开发设计了年级特色体育课、高年级走班教学、体育社团活动、班级联赛、年级联赛、校联赛等,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以丰富拓展体育与健身教育活动内容,在提升课程品质的同时,把更多东清学子吸引到体育运动中来。

据该校校长齐卓然介绍,手球是用篮球的对抗方式和足球的技巧来玩,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方面都避免不了肢体对抗。刚开始,确实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体育课上多接触手球,担心孩子会受伤,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家长发现孩子的身体素质发生了变化,小胖墩变结实了,小豆芽变强壮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仅没有什么影响,反而还提升了不少,精气神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之前需要学校做工作,鼓励学生参与,现在很多家长会让孩子主动报名参与。”

东清小学自2017年引入手球项目以来,已先后获得全国各类青少年手球比赛的冠军十多余次。2018年手球锦标赛中打入国家级赛场,凭着全国U10第二名、全国U12第一名的成绩,夺得了一等奖。这个皖西北地区的小学,已成为安徽省青少年手球运动的佼佼者。齐卓然坦言,作为“全国手球特色传统校”,学校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希望在比赛中多获奖,但看到学生参赛积极性明显提高,竞技水平飞速进步,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承在校园生根发芽,让每个学生通过运动提升综合素质变成了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资源精准激活

“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并不是调整课表这么简单,还有场地、师资等一系列配套举措,意味着体育课需要的师资和场地也成比例增加。”颍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颍州区充分利用新校建设、老校改造等契机,高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馆,保障学校有充足的运动空间。目前,全区有室内体育场馆23个、室外田径场41片,全区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32万平方米。同时,颍州区鼓励学校实施“一校一策”,积极“挖潜扩容”。各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新型学习空间改造,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全面增加体育运动空间供给。

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师资队伍的保障。目前,颍州区共有专兼职体育教师646人,其中体育骨干教师83人,占比12.8%。颍州区尤其注重年轻体育教师的成长,采用“进、培、聘”等多种方式优化体育师资保障,近年来招聘体育教师67人。由区教育局、文化旅游体育局,新教材出版社对青年教师进行联合培养,加速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体育课程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也展现在课余活动和社团活动中。“目前在颍州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社团中,篮球、跆拳道、武术、啦啦操、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多样化体育社团占比高达48.6%,几乎占据了社团活动的半壁江山。”据颍州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兼职体育教研员张文付介绍, 颍州区会坚定贯彻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通过制定课表、配备教师、优化排课、整合充分利用场地资源等,以高质量的体育运动场地引导师生“走出来”到室外放松休息、进行有益社交及适量活动,用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们“动起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针对性开展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精心设计体育课程,保障学生“乐起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运动乐园,助力学生们健康快乐成长。

动起来

授课

在现场

黄梅雅韵绕课间

□徐 嘉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伴随着清脆明快的黄梅曲调响起,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小云手、弓箭步、提襟肘、顺风旗、涮腰等戏曲中的动作,悠扬的曲调、灵动的身姿,这是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做黄梅戏校园课间操的一幕场景。

近一年多来,黄梅戏校园课间操不仅在迎江区校园风靡,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套课间操时长3分多钟,充分考虑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背景音乐突出了黄梅戏经典剧目、唱段音乐元素,将戏曲身韵程式化动作融入课间操,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和学习黄梅戏,感受传统艺术魅力。

在华中路第一小学音乐教师王晶的推动下,该校更是首次在课间操的基础上推出黄梅戏手势舞,让黄梅戏元素再次融入课堂艺术教学,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家乡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

“学生们掌握得很快,教了几遍基本都会了。”王晶甚至还利用自己走教的契机,将黄梅戏手势舞传播到辖区余桥小学,让更多的学生既能跳好黄梅戏课间操,也能做好黄梅戏手势舞。

“这些创意活动正在迎江区校园流行着,看似简单却非常有趣,非常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耳熟能详的黄梅戏曲调也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方便快捷。”王晶说。

“学校一直重视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多渠道加深学生对安庆本土戏曲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华中路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芳表示,黄梅戏作为安徽的地方戏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将黄梅戏与课间操、手势舞结合起来的做法,不仅让学生们在课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刘银燕 本报记者 徐徐)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10-18 16:10 最后登录:2024-10-18 16:10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